鱼跃科创板:半个月签发19张准考证,含金量存疑

04月04日, 2019  |  作者:   |  来源: 华夏时报

摘要:鱼跃科创板:半个月签发19张准考证,含金量存疑

2019年3月18日,科创板申报正式“开闸”,接收保荐人提交的申请文件。3月22日,9家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名单出炉,截至3月28日,受理企业总数已升至19家。

科创板肩负着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试验田”的任务,市场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但定位“科创+注册制”下,一些市场主体暴露出了在过去审核制中形成的思维惯性,亟须调整。

此外,一些获受理企业是否“够格”上科创板也引发了市场讨论。对此,上交所回应称,获得受理只是相当于申报企业获得了“准考证”,并不表示一定能够考试通过或获得好成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市场对于相关企业的科创属性非常关注,也反映出大家对这些公司投资价值的关注。上交所对受理企业进行审核问询是注册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不审核,而是审核内容与审批制有所不同。审核问询也是严把质量关,让真正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把一些不符合条件、不够资格的公司排除在外。”

全年有望受理400家

2019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行,科创板成为金融改革的关键词。在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表示,第一批肯定会有北京市的企业,这个比例能够反映北京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彼时科创板首批受理名单刚出炉不久,9家获受理公司中并没有北京公司。从注册地来看,江浙一带是最大赢家,其中数量最多的江苏省有3家、浙江省1家、上海市1家,另外4家企业分别位于湖北、广东、山东。

不过,殷勇发言第二天,第二批8家受理企业对外公布,其中唯一一家北京企业引发外界关注。该公司为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空间”)。今年3月25日,世纪空间与空客公司在法国巴黎就开展新一代甚高分辨率卫星的战略合作签署协议,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见证了协议的交换。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获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其官方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面向中国及全球客户的自主遥感卫星运控及地球空间信息大数据服务商。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世纪空间董秘办公室,接听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与法国空客公司的合作订单规模,“公司(另)有专门的安排”,“我们现在不接受任何采访”,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除了世纪空间,计算机与医药制造的两家代表也十分引人关注。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所有获受理的企业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国盾量子、微芯生物。

这两家公司均是3月27日公布的第二批受理企业(共8家)。其中,国盾量子从事量子通信产品的研发,微芯生物的业务范围是提供可承受的、临床急需的原创分子实体药物。

3月28日,第三批(共2家)受理名单出炉,至此,科创板受理企业总数已达19家,IPO拟融资规模近200亿元。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分析师3月28日预测,假设科创板企业申请、上交所受理速度不变,预计科创板上半年受理150家,全年受理400家,预计科创板上市成功率50%,预计2019年上市100家、融资1000亿。

含金量争议

科创板受理名单陆续公布以来,上榜企业的“含金量”是否达到了市场各类主体心中的预期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郭施亮看来,与首批受理的科创板企业名单相比,第二批获得受理的科创板企业名单则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从具体名单分析,市场期待已久的一些知名企业、核心技术企业,仍然未见它们的身影。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看过之后,几乎没有一家印象深刻。对一些科创板企业而言,科创板是个圈钱的绝佳机会。”

但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葛寿净在研报中指出,第一批受理企业均属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份额、研发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第二批受理企业的技术优势明显,多家受理企业是国内该行业内首家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

“科创板的行业标准及上市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受理企业是符合这些规定的企业,并且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但受理并非上市成功,受理的企业到上市还有很多环节要走,不可以简单地根据受理企业名单判断科创板最终上市企业质量。”如是金融研究院副总裁、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面对市场讨论,上交所3月27日一方面肯定了其良性作用,称“这些讨论有助于形成市场各方依法履职尽责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我们做好后续审核工作”。

另一方面,上交所也在回应中明确,上交所对科创板企业的发行上市审核,包括受理和审核问询两个主要环节。其中,在受理环节,仅是对企业申请文件齐备性、中介机构资质等的核对,相当于申报企业获得了“准考证”,可以进入考场考试,并不表示一定能够考试通过或获得好成绩。

除了“含金量”方面的争论,一些市场主体在审核制下形成的思维惯性也暴露了出来。

3月22日,上交所对类似问题进行了通报:“部分申请文件的内容,尤其是招股说明书,与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格式准则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招股说明书简单照抄照搬其他板块的文件模板,再结合科创板定位对公司核心技术、行业地位、风险因素等作出针对性的充分披露不够;发行人关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专项说明、保荐人关于符合发行人科创板定位要求的专项意见论述不够充分等。”上交所称。

此外,市场上仍有亏损企业不宜科创板上市的审核制思维惯性。比如,首批受理企业中,母公司为台湾联华电子的和舰芯片,从事芯片代工,2018年集团整体亏损约26亿元,有市场声音就此发出其不该上科创板的质疑。

除了上述类型的思维惯性需要调整外,还有市场人士认为,科创板注册制下还有其他方面有待相关市场主体慢慢适应,比如承销环节重要性的变化。

张奥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券商投行而言,此前在核准制下是重保荐轻承销的,而在注册制下,承销环节中对企业的定价能力则尤为重要,而此前我国的券商投行是缺少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要一段时间培养。同样,对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机构而言,Pre-IPO投资、赚取一二级市场估值价差的投资方式,随着注册制的落地也将消失,而长期价值投资逻辑将会是未来的重点。”

“管太多”与“太随便”

在市场声音大多“拷问”科创板受理企业之际,也有观点认为,既然科创板是实施注册制,而非以往的审核制,市场各类主体就都应该做好上板企业“参差不齐”的准备,不能审核制下抱怨监管部门“管太多”,注册制下抱怨监管部门“太随便”。

这一观点有无道理?

宋清辉表示认同“科创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全市场化”这一点。

他向《华夏时报》记者称:“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也是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我认为,既然设立了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监管部门就不应该‘管太多’,科创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全市场化。”

而在张奥平看来,通过注册制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有着严格的信息披露及退出制度相匹配,市场上并不会长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韩乾认为,不存在监管部门“太随便”的情况,某种程度上看科创板其实是更严格了。科创板目前试点的注册制,是将审核环节从证监会下放到了交易所层面,在多项具体制度规则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受理企业有没有资格登陆科创板,这个判断标准既取决于交易所问询环节中企业就审核问题所进行的进一步信息披露情况,也取决于后续发行询价环节中预计总市值是否能够达到上市标准。可以说,这个登陆资格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含金量和市场的认可程度。”韩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杨德龙也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不审核,而是审核内容与审批制有所不同,预计科创板在发行的数量上也会根据市场的状况来控制发行的节奏,而不会让大量的公司集中上市,从而分流现有市场的资金。

“很多人担心注册制会有大量企业集中上市,对二级市场造成冲击。事实上,科创板会有相应的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不是谁想上就可以上的。科创板注重市场约束,各方归位尽责,科创板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局面,这就解除了市场的重大担忧。虽然试点了注册制,但是并不意味着会大量扩容,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强调的观点。”杨德龙称。


寻找企业债务重组金融专家